
圖片來源:圖蟲創(chuàng)意
作為社媒營銷的重要組成部分,海外網紅營銷與各大海外社媒平臺息息相關。無論是從社媒規(guī)則還是社媒內容特性,都對我們的海外網紅營銷策略制定有著相當重要的影響。
而作為社媒平臺運行的底層邏輯,平臺算法更是我們海外網紅營銷人所必須了解的知識之一。在龍年即將到來之際,我們整理了YouTube、Instagram、TikTok三大海外社媒平臺算法邏輯詳解,助力出海品牌玩轉海外網紅營銷,新年生意興“龍”!
YouTube是全球規(guī)模最大的視頻分享平臺,開啟了全民分享視頻內容時代。隨著直播、短視頻等內容形式多樣化的發(fā)展,YouTube持續(xù)不斷地迭代著自己的算法推薦、搜索推薦等等以提升分發(fā)效率。
圖片來源:YouTube
YouTube的算法設計大致歷了三個階段:2012年以前以點擊量為中心;2012-2016年注重點擊量+觀看時長;2016年后為機器學習機制。
其算法的設計初衷則是為了持續(xù)增加用戶在YouTube上的觀看時長,根據(jù)觀看者的喜好推薦視頻。也就是說YouTube算法所關注的重點并不是視頻的內容,而是觀眾喜歡看什么視頻。
簡單來說,YouTube推薦算法主要分為兩層網絡:候選池(candidate generation)和排名池(ranking)。
圖片來源:Nox聚星
一般來說,第一層網絡相對比較廣泛,主要以用戶行為為主,包括但不限于觀看記錄、觀看時長、踩贊等人口學特點對視頻進行初步篩選。而第二層網絡對于第一層網絡來說標準更為精細,比如用戶觀看記錄、視頻點擊量、新鮮度等等。
當視頻通過第一層篩選到達第二層網絡時,便會按照第二層網絡標準進行排名,高分視頻將被優(yōu)先推薦給用戶。比如用戶如果并未觀看過推薦的影片,那么下一次加載時模型就會自動降低該影片排名。一般來說,視頻的觀看量和點贊數(shù)越多,排名越高。
而YouTube的視頻推薦主要有搜索、觀看頁推薦、首頁推薦、時下流行推薦、訂閱內容&通知推送等5種方式。
圖片來源:Nox聚星
在了解了YouTube推薦算法機制后,又該如何與網紅一同創(chuàng)造出能夠獲得爆量機會的視頻內容呢?
YouTube算法會查看視頻的元數(shù)據(jù),從而去判定視頻的內容、類別以及哪一類用戶會想要觀看該視頻。因此在上傳視頻時就需要上傳者使用簡潔、準確的語言。并且由于YouTube兼顧搜索引擎和視頻平臺兩種功能,因此需要做好關鍵詞研究并將其運用在正確的地方。
吸引用戶點擊視頻除了直擊痛點的視頻標題外,一張吸引人眼球的視頻縮略圖也尤為重要,這樣你的視頻吸引力才有可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
縮略圖的主要目的是向觀眾展示視頻的內容,并且讓他們產生點擊觀看的欲望。因此在制作縮略圖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并且不同類型的視頻和不同的群體有著不一樣的規(guī)律,要做到靈活變通,不斷嘗試,才能找出最適合自己頻道的圖片風格。
據(jù)YouTube官方消息稱YouTube算法只關注視頻在上下文中的表現(xiàn),不會受視頻外來流量的影響,視頻表現(xiàn)良好的視頻將獲得更多的推薦。
也就是說YouTube平臺不會因為外來流量的激增而對頻道進行限流處理,所以不妨通過YouTube廣告、外部網站、社交媒體等外部渠道為自己的視頻或者頻道進行引流,以增加視頻數(shù)據(jù)表現(xiàn)獲得更多的推薦。
Instagram從美學濾鏡圖片分享社區(qū)切入,堅守原創(chuàng)內容和極簡產品風格,在移動互聯(lián)網時代迅速成為現(xiàn)象級產品。Instagram平臺的潮流文化屬性加上Facebook強大的平臺生態(tài),使其成長為全球MAU超10億的龍頭社交媒體平臺。
圖片來源:Instagram
Instagram早期的內容分發(fā)與Twitter相似,都是按照時間順序展現(xiàn)平臺內容。但是久而久之,Instagram發(fā)現(xiàn)更新頻率較高的用戶總是排在最前方,這對其他發(fā)布優(yōu)質內容的用戶不太有利。于是Instagram決定引入算法分發(fā)。
Instagram的算法主要基于以下6個方面為內容進行排序:個人興趣、及時性、用戶關系、頻率、關注和使用時長。
其中個人興趣、及時性、用戶關系為Instagram機器學習的主要依據(jù),頻率、關注和使用時長則是額外考慮因素。
此外Instagram算法還有以下特點:
另外,雖然我們將Instagram內容算法統(tǒng)稱為算法,但Instagram不同于YouTube以及TikTok,其算法是由多種算法集合而成,從而實現(xiàn)精細化場景分發(fā)。因此,對于Stories、Reels,Explore,Instagram都有不同的算法運行機制。
Instagram Story算法通常會優(yōu)先處理互動最多的用戶中的內容,而不是Story的特定內容。
雖然由于其時長較短的特點,及時性對故事來說并不那么重要,但一旦故事發(fā)布超過10小時,就會對排名產生輕微影響。
就像Feed帖子一樣,Instagram會將你的內容推送給與你互動最多的用戶。
根據(jù)Instagram的說法,品牌和創(chuàng)作者應該創(chuàng)建具有娛樂性,啟發(fā)性或實驗性的卷軸,并使用tag文本,相機效果或濾鏡等創(chuàng)意工具。
此外發(fā)布Reels還應該避免發(fā)布低分辨率、模糊以及已在其他地方共享或明顯從其他平臺搬運的Instagram卷軸。這些類型的卷軸被算法識別后將會被取消推送。
雖然Instagram首頁動態(tài)主要由已關注的用戶內容組成,但“探索”動態(tài)幾乎完全來自新用戶。
Instagram探索頁面算法會根據(jù)用戶之前的互動提供它認為用戶最感興趣的內容。據(jù)Instagram的說法, Explore中預測的是用戶最重要的行動,包括喜歡,保存和分享等等。
近年來爆火全球的TikTok,作為最大的全球流量風口之一,成為了各大品牌營銷的重要發(fā)力點。低成本獲得高曝光的案例在TiKTok上屢見不鮮。
圖片來源:TikTok
TikTok官方曾表示推薦TikTok算法本質是一個“旨在幫助人們擁有更多個性化體驗的推薦系統(tǒng)”。就像大多數(shù)推薦算法一樣,TikTok算法主要是根據(jù)用戶喜好來運行的。
但與Instagram、Facebook算法不同,TikTok算法最大的特點就是去中心化。簡而言之不管你是有著百萬粉絲的大博主,還是什么都沒有的新賬號。只要發(fā)布了視頻,都會進入流量池,再進行層層篩選,通過數(shù)據(jù)篩選定輸贏。
因此對于TikTok的主要算法,我們主要需要了解流量池算法機制以及內容分發(fā)機制。
TikTok推薦算法遵循螺旋上升機制進行流量分發(fā),不斷使優(yōu)質內容最大化曝光。所謂流量池,就是指基于不同播放量所分的不同的層級。
圖片來源:網紅營銷克里塞
當視頻發(fā)布后,TikTok會自動將視頻推送至一級流量池并觀察這些用戶對視頻的反饋,一級流量池中推送的一般是細分領域的用戶,這一部分用戶是基于賬號權重以及視頻內容標簽來決定的。TikTok會根據(jù)內容標簽將視頻內容推送給可能對其感興趣的用戶。
一級流量池的表現(xiàn)決定著視頻是否能夠被推送至下一級流量池或者更大的流量池。而視頻是否能被推送至下一流量池主要取決于以下三點:
此外,賬號的權重越高,系統(tǒng)越有可能跳過某些流量池直接將內容推送至更高的流量池。比如有些認證過的賬號一般都有比較高的權重,視頻內容可能直接跳過一級流量池到達二級或更高流量池。
創(chuàng)作者上傳作品之后,作品在TikTok內部經過一系列流程的篩選、匹配,最終分發(fā)給用戶。
圖片來源:網紅營銷克里塞
而TikTok的作品分發(fā)機制則依次由審核機制、消重機制、特征識別機制和人工干預機制構成。
TikTok的審核機制分為機器審核與人工審核。一般情況下主要由機器對視頻內容、畫面、關鍵詞進行審核,判斷視頻是否包含違規(guī)內容。人工審核主要輔助做一些機器無法判斷的內容。審核內容一般為視頻內容、標題等是否存在敏感信息、是否違反TikTok社區(qū)規(guī)則等。
消重機制主要是為了保護原創(chuàng)內容。對上傳視頻與平臺已有視頻進行對比,若發(fā)現(xiàn)重復度較高的視頻則會進入低流量推薦。
特征識別機制主要對視頻內容與標題進行分類標簽并匹配相應的用戶人群,也就是決定視頻發(fā)布時在第一級流量池匹配給哪些用戶。
由于機器沒有辦法百分百判定內容是否違規(guī),于是TikTok在機器審核的基礎上引用了人工干預機制,以填補一部分機器審核的漏洞。
(來源:網紅營銷克里塞)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場!本文經原作者授權轉載,轉載需經原作者授權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