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收藏,可在 我的資料庫 中查看
關注作者
您可能還需要

我們總在思考怎么賣,卻從來沒有思考消費者怎么買

和一位行業(yè)的老大哥交流,老大哥是久經商場的高手了,談及亞馬遜賣家的普遍狀況,老大哥說,“我們總在思考怎么賣,卻從來沒有思考怎么買”,仔細想來,確實如此。

我們總在思考怎么賣,卻從來沒有思考消費者怎么買

平時和賣家交流的過程中,經常被問及的就是,“賣什么產品好呢?”“怎樣才能把這款產品賣好呢?”每個詢問的背后,體現的都是賣家思維。

具備賣家思維重要嗎?

當然。

如果連賣家思維都沒有,那運營就成了無頭蒼蠅。

但要想能夠長期的穩(wěn)定的做好運營工作,僅僅如此還不夠。在賣家思維之外,我們理應還得有點別的。

比如,換位思考,具備一點買家思維,培養(yǎng)一點消費者視角。

和一位行業(yè)的老大哥交流,老大哥是久經商場的高手了,談及亞馬遜賣家的普遍狀況,老大哥說,“我們總在思考怎么賣,卻從來沒有思考怎么買”,仔細想來,確實如此。

在我接觸的賣家中,大部分的賣家都沒有在亞馬遜上買過東西,不知道消費者看到的頁面,以及消費者購物的過程切換是怎樣的。缺少對消費者購買行為的分析,就缺少對消費者的行為及其背后的邏輯的理解和把握,進而就不可能有同理心,以這樣的背景運營亞馬遜,賣得好只是偶然,賣不好才是必然。

我們都知道,釣魚時要知道魚吃什么餌,可為什么在銷售這么重大的事情上,我們卻容許自己無知,僅憑想當然的拍腦袋呢?

所以,我覺得凡是沒有在亞馬遜上購物過的賣家,一定得補上這一課。

思考消費者怎么買,還不僅僅是為了了解消費者這一個要素,在思考的過程中,你還會獲得更多視角更多維度的把握,比如平臺政策和規(guī)則的邏輯。

作為賣家,我們當然期望消費者來購買我們的產品,但你再怎么期望和憧憬,都沒有平臺更期望消費者的購買。

對賣家來說,如果在一個平臺上沒銷量,大不了換個平臺再來,但對亞馬遜來說,無論什么原因,只要消費者不購買,就意味著用戶的流失,這對平臺來說,是無法接受的結果。而為了將這種概率降到最低,平臺所有的算法邏輯都會圍繞“讓消費者留下來,并且能夠真實購買”,而不只是“看看”。

如果把這一邏輯轉化為賣家可見的數據,就是轉化率。

為了挽留消費者,平臺需要揣摩消費者的心理,需要模擬消費者的購買路徑,需要想清楚消費者購買的背后的思考邏輯,而這所有的分析,都脫離不了“消費者怎么買”這個主題,而基于這種分析,平臺制定的所有規(guī)則,也都必然圍繞這樣一個主題,這是其一。

其二,亞馬遜還是一個和淘寶系截然不同的平臺,在淘寶體系中,傭金比例低,淘寶算法的核心是賣流量,但在亞馬遜平臺上,所有的成交,亞馬遜穩(wěn)穩(wěn)的收取8%-15%的傭金,無論流量從哪里來,只要成交了,傭金都是穩(wěn)穩(wěn)的,而為了收到傭金,平臺就必須促成成交,亞馬遜算法的核心是傭金。這也是亞馬遜更在意轉化率的原因。

(當然,根據亞馬遜2019年的財報,廣告收入/流量收入在飛速增加,說明亞馬遜也開始越來越重視其流量收入了,這一點,大部分賣家其實都已經有感受了。)

思考怎么賣固然重要,但如果能夠同時兼顧到消費者,兼顧到平臺的算法邏輯,在運營中能夠多想一想,消費者為什么買?消費者怎么才會買,也許,你運營中的窘境也就迎刃而解了。

是時候關注一下消費者了。

P.S:日常給孵化營學員上課的過程中,我強調最多的其中一句話就是“培養(yǎng)換位思考心態(tài)和習慣”,我把運營中的換位思考具體指向四個方向:

站在消費者的角度思考;

站在競爭對手的角度思考;

站在平臺的角度思考;

跳出自己看自己。

以上四點,和本文想表達的觀點一脈相承,補充于此,供大家參考和思考。(來源: 跨境電商贏商薈)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網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分享到:

--
評論
最新 熱門 資訊 資料 專題 服務 果園 標簽 百科 搜索

收藏

--

--

分享
贏商薈老魏
分享不易,關注獲取更多干貨